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《儿童如何学习》报告
随着教育界研究不断拓展,对孩童学习方式的专研,如今的教学技术比过去丰富得多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《儿童如何学习 2002 》报告提出了一些具有心理学的人类学习原则和新概念,并建议教师和家长们,如何利用这些方案促进孩子的学习与成长。

其中,提倡孩子的社交参与能力,是报告中的第二项原则,“配合参与和融于群体活动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活动”,并强调 “学习主要是一种社会活动”,报告进一步说明,孩子因为各种互动,从同伴的交流共享知识而学习。因此早教里,加入主题活动是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。
这种社会化学习方案让求学更多元化,不限于课堂内,涉及家庭,环境和社交关系的交接影响。孩子有效的掌握新知识,还为他们开拓情感发展和社会技能之基础。
什么是社会参与,社交群体配合度?
据心理学家,列夫·维果茨基(Lev Vygotsky)的观点,实现孩子学习的好方法,可通过优化他们所处社区的活动,习惯,词汇和思想,换句话说,孩子愿意融入社群生活。一些心理学家也指出,幼儿以身体和语言互动,与周遭人事物,家庭成员建立关系,这种联系常常表现于孩子开始主动尝试帮助完成某项小任务。
即使这策略培养孩子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耐心,未必立刻见效,我们仍推动孩子多参与的精神。参与和融入,增强孩子在家中的归属感,也造就了社交与学习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同时,正如维果茨基所强调的,父母的所作所为和所说的一切深深的影响着孩子。因此,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,我们需特别留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。说到做到,以身作则,是最好的教育之一。

F此外,每一个互动的瞬间与过程,都被视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,尤其是一些日常琐事。尽管我们都很忙碌,有时为了完成每日工作感到压力重重,但与孩子们共度时光并创造学习机会,不正是最值得投入时间的事情吗?
干预措施:
虽然父母指导至关重要,但我们不忘创造机会,也让孩子能自主决定想做想接触的事情。父母的角色也可呈现为教练和协调者,而不总是直接给予明确指令。多采用讨论和引导,孩子在探索新概念时不急于直接给答案,适量的激发他们的自然探索能力。

在家庭环境中,若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或玩伴年龄差距较大,可影响社交能力发展。这时,父母要多想办法制造机会,甚至在幼儿早期教育阶段,让孩子多元化的组织活动以达到互动学习,更为理想的求学成长模式。
社会化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学习与更广的社区生活联系起来,比如认识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每日生活是如何运作的,把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里所摄取的经验,学习内容,与真实相结合,为他们展示人生的运作方式,这条件对孩子的全面性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