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《儿童如何学习》报告
第六项原则中所提到的 “自我调节”(Self-Regulation)定义为孩子自我监控自己的学习能力,分辨错误,理解错误根源,并知道如何纠正。自我调节能力需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,自我认知意识强烈,并将新进入的信息与已懂信息,进行对比验证。
个性化定制的学习模式和自我监控能力更多适用于学龄孩子,因此这基础概念能力必须好好培养起来,好让孩子理解周围和外界,接收所传授的知识。
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调节能力,家长和教师可以给予 “反思机会“ 鼓励孩子勇于表达想法如,“你为什么这样做?” 或 “那如果换个方式会怎样?” 我们做到即时反馈,让孩子自己先意识错误引导纠正。 另外,多鼓励尝试和犯错,让孩子明白错误也是学习一部分,培养积极勇敢面对错误的态度。 再纳入 “游戏化教学“ 和互动性强的活动如拼图游戏,搭建模型或模拟实验等,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调整。
学前班的孩子应该开始有了自我调节能力此关键基础。家长与教师们的指导和支持下,孩子不但掌控了自我学习过程,提高了批判性思维,同时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这一切从早教做起!

你可能留意过孩子试图使用他们听过的句子词汇,或将某概念复述多遍,尝试将其作为事实的陈述。此行为代表他们正处理着思路,是否正确?寻求纠正?澄清或确认。这个宝贵的过程中若出现错误,无论是语言上,概念上,还是发音上的问题,我们必须即使做出适当的纠正,而非纵容错误,影响他们对 ”正确” 的掌握。然而纠正方式,必须是温柔包容且正向的,以免导致孩子对这种验证过程的抗拒甚至退缩。
许多家长觉得此过程不简单,个人案列,当我们三岁的孩子犯错或发音显得特别可爱时,例如他将家中的 “杂物间“ 称为 “utiliTV间“,莫名其妙,他也将伦敦市中心的皮卡迪利 Piccadilly 称为 “Piccally-Dically” 时,令我们哭笑不得。家长们请私底下互相提醒,在纠正时避免讽刺孩子当笑话。只管正常自然的将正确发音,再以问题形式重复给孩子,例如 “你是说皮卡迪利吗?” 这能有效地引导孩子自我纠正,同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心。
如何解决学习中的冲突?以上所解说的纠正原则与第七项原则的 “重构已有知识” 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时,会将其与已懂认知联系起来,让自己更容易理解和消化。然而,如果孩子的原有认知存在错误或误解,那么这些错误会形成一种学习障碍。因此,减低旧知识与新信息之间的冲突,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要点。

首先识别误解,通过提问了解孩子的认知。例如 “你为什么觉得太阳在晚上躲起’?” 再认真的地纠正错误,用清晰的解释和例子帮助孩子理解正确概念。太抽象?我们叠加活动实验,观察或利用故事表达。过程中鼓励孩子多发问并进行讨论,引导孩子主动表达想法,通过对话帮助他们重构认知。最后,结合实际的应用,让孩子在真实情境中验证新知识如,观察太阳下山的方位来解释地球自转原理。
当新旧知识发生冲突时,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而言,他们尚无法自我纠正,家长和教师们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引导和支持,调整并让新知识顺利融入他们认知系统。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知识,还能培养他们探索真相,接受新事物之能力,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干预措施:引导孩子自我纠正,妥善指导加互动式学习:

家长与教师们应该协助孩子自我纠正语言,短语和概念的运用。在孩子发音错误后立即重复正确的发音。当孩子自我纠正或自我调整时,我们可添加更多的讨论和提问,而不是直接告知正确答案。通过这种方式,孩子会主动思考,而不被动接受眼前观点。
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证某些知识和概念,让孩子发现某些信念可能是错误的,需要追加更新。孩子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接受新东西。此外,有价值的教育类视频也是重要工具,它不仅提供海量的新学习内容,还可帮助孩子在自我检查过程中做出相对的比较,达到深度学习。
孩子往往会在与父母或教师们的互动中,将视频中学到的内容尝试用于对话,例如练习发音或聊话题。这是他们通过实际运用来确认自己是否理解了知识的过程。虽然视频有效,但不能完全取代孩子与外界之间的重要互动。与真实生活中的学习结合,才能让知识演变的更加深入。
在使用视频作为学习工具时,谨慎筛选,并引导孩子要有判断能力,注意其中可能包含的错误或不准确的资讯。”误导” 可以成为一种特别的学习机会,一起发现和指出视频中的问题,帮助孩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调节的本能。
在此阶段,我们可发现孩子逐渐成长和独立。多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,积极求知,并利用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况连接和对比,好让他们发展更深层的学习,真正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