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《儿童如何学习》报告
“人类学习功能,往往依赖于现有知识。最新研究表明,将新旧信息联系是学习的一大要素。”——《如何学习: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2002》。这份报告中的第四项原则指出,我们需要了解某些事物,才能学习与其相关的新事物。

“如果某信息对一个人来说完全陌生,那他不可能理解也不会记得住,” 让人惊讶之处 ,因为我们可能会认为孩子们经常会接触到完全陌生的事物,毕竟他们从一无所知开始学习,对吧?然而,细想一下,新生儿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一些本能行为条件。
为何新生儿在出生后几秒钟内就能找到母亲的乳房呢?基本上,他们通过观察倾听和尝试来不断学习和发展,真是超强!
实际上,所有人都有其功能!当我们听到新的信息时,我们会自动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在脑海里进行比较。如果新信息与我们之前认为的 “真理” 不一致,或者甚至完全不合理的否定性变素,我们就更难以接受此新知识了。

这也是许多骗局模式和宣传套路,如何避免和抵抗?只有强烈的批判性思维!通过现有知识,验证新接触的知识,保持不断质疑的心态。本园的教育理念也把 ”批判性思维” 作为核心,贯穿于课堂活动中。
然而,求知之外,孩子必须持续被激活,才能将新内容置于合适场景中,并对其进行判断,考量评估等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,已有知识就是日后学习的起点来。新旧内容连接法,提升学习效率!

举例,如果我们教孩子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平的,接下来从此原理出发和衍生,教他们月亮也是圆的哦!进一步更进,通过观察满月流程,验证了此理论,正如报告里的第三项原则,将学习知识与现实合理化。
有了对行星主题的基础后,我们可继续介绍太阳也是圆的,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,然后逐步讲解其他行星,每次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逐步延申。孩子在学习过程中,早期会有所误解,这是正常的,我们可以让他们慢慢理解新知识,等他们准备好时再纠正一些错误。个人案例,我们的儿子三岁时曾说 “太阳保护天空” 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,这也许是有道理的。我们尝试找机会解释了太阳的运作,也许当下对他而言太复杂,不强求,我们就先让它过去了,随后加以解释。有时作为教育者,过早或过于严格并不一定是明智的做法。
干预措施
作为家长和教师,我们不断重新审视孩子所学和所拥有的知识,了解孩子今天在学校和其他来源(如教育视频,书籍,歌曲和同龄伙伴)所接触的内容。制造话题氛围,通过轻松聊天问问孩子今天做了些什么,对即将学习的主题了解有多深。同时用心倾听孩子无意中表达的用意。你可曾发现,孩子经常会这样做,不只是渴望关注,他们无时无刻在学习,疑问以确认自己是否正确,与信任的人进行核对。
我们需要将孩子过去的知识与我们希望传授的新内容相结合,以促进他们对某话题的理解,并帮助他们的新旧知识建立关系。从中纠正错误,无需太执着于错误来源,将当下孩子正感兴趣的话题融入真实世界当中,也可介入一些家庭文化与背景。孩子对人生有了各种目标!